咨询热线:
0510-83079689

关爱 CARE

地理位置

无锡市梁溪区山北街道双河新村235号
(公交:16路;216路;316路;762路;762路大站)

当前位置:惠枫怡康院 > 动态

8个转变,让你正确看待老龄化


  “老年人问题”,等老了再考虑就OK?

  只要物质需求能得以保障,老龄化问题就解决了?

  老年人是“负担”,只能被当作社会服务对象来看待?

  “十四五”时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,如何才能做到“积极”?

  ……

  针对上述问题,我们需要哪些转变?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博士对此进行了分享。

  在我个人看来,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理念的核心是“积极”,要做到这一点,需要实现理念的8个转变:

  (1)由老年期视角向全生命周期视角转变

  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理念。

  我们首先强调人的全面发展,但从应对人口老龄化及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,我们还要强调人的终身发展。因为无论是个体层面的衰老问题,还是群体层面的老年人问题,都是一个动态发展

的过程。

  如果一个人在中青年时期没有做好准备,那么一旦进入老年期就无法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。也就是说,中青年群体的问题不解决,随着时间推移,必然会演化为老年群体问题。

  这一视角的转变要求我们将政策干预的关口前移,统筹解决好不同年龄群体的“生育、教育、就业、退休和养老”问题,引导公民在其中青年时期就全面做好今后养老的物质、健康、技能、

精神等准备,避免中青年的问题延续下去或积累到老年期。

  (2)由群体性视角向结构性视角转变

  群体性视角强调“异质”性,主要是从一般和特殊的关系,从普遍性需求和特殊性需求的角度,看待老年群体面临的特殊性问题。

  结构性视角强调“协调和可持续性”,主要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社会结构变动的矛盾关系角度,统筹看待“人口老龄化问题”和“老年人问题”。

  由群体性视角向结构性视角转变,有利于跳出就“老年人问题谈老年人问题”的思维误区,切实从战略和全局的站位来思考和处理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。

  (3)由偏人视角向全人视角转变

  我国现在已进入全面小康社会,老年人各方面需求都在升级,而不仅仅只是最基本的生存性物质需求。

  我们要从“身心社灵”全维度审视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避免仅仅聚焦于老年人的某一或某几个领域需求来解决“老年人问题”。

  树立“全人视角”有利于防范将“老年人问题”狭义化的倾向。比如将“老年人问题”降维为“养老问题”,又将“养老问题”降维为“养老服务问题”,认为只要把养老服务问题解决好就

能成功地应对老龄化挑战。  

  (4)由挑战论向机遇论转变

  以前我们看待老龄化,更多的是将其视为挑战,而没有看到老龄化为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。

  由挑战论向机遇论转变,就是要坚持用全面、辩证、长远的眼光看待老龄化带来的各方面影响。

  在政策制度层面,一方面“开顶风船”,制定正确应对之策,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转化为推进改革、促进发展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积极因素,另一方面“开顺风船”,因势利导,顺势

而为,着力挖掘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。

  (5)由负担论向财富论转变

  老年期是经历了毕生知识、经验、技能积累的时期,是有作为、有进步、有快乐的时期。根据心理学研究,晶体智力发展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,并随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,在中老年期仍

然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。

  研究成果显示,60~70岁的老年人依然可以保持年轻时候智力和能力巅峰的90%以上。因此,90%的老年人不是需要“养起来”,而是要“用起来”。他们是社会的宝贵财富,而非社会照顾服

务的对象。

  由负担论向财富论转变,就是既要肯定老年人的历史价值,也要肯定老年人的现实价值,尊重老年人积累的丰富阅历、智慧和经验,真正把广大老年人当作社会的宝贵财富,当作党执政兴国

的重要资源,当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。

  健康老龄化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,提升生存价值、生命质量。尤其是在平均寿命和健康寿命男性相差9年、女性相差12年的情况下,想方设法延长健康寿命、增加老年人社会参与的

机会非常重要。

  近期调查结果显示,65岁之后仍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比例超过了六成。——《老年金融学》 

  (6)由客体论向主体论转变

  把老年人视为“他者”或“客体”,是典型的年轻型社会或者成年型社会思维的产物。树立与老龄社会相适应的“正思维”和“新语法”,就要改变此前将老年人作为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

”行动中需要照顾、优待、救助等客体的错误做法,真正把老年人视为积极、能动的社会主体。

  在政策制度上,要制定出能更多地激发老年人潜能、提升老年人自我价值和正面认知、增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能力、促进老年人参与公共决策等方面的“增权赋能”型公共政策。

  (7)由还原论向整体论转变

  老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,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多种问题的复合,自然科学的还原论思维无法解释人口老龄化问题、构建理想老龄社会。

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要树立整体论思维,运用整体或系统的方式来处理具体的问题,避免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。

  这就好比老年病的治疗,老年人通常多病共存,相应的治疗主体也应由专科大夫向全科大夫转变。具体到政策制度而言,政策制度制定实施就是要有整体性、协调性、系统性,避免单兵突进

,要整体联动。

  (8)由被动适应向主动应对转变

 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形成具有隐蔽性、模糊性和积累性,一旦爆发通常意味着已失去解决的最佳时机,即使采用各种政策的组合,也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“刺激-反应

式”被动治理,只会徒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沉没成本。

  比如住房的适老化改造,如果提前考虑到老年人需求,那么成本可能只会增加10%;而如果没有考虑到老龄社会的特殊要求,把一栋房子推倒重建,成本可能成倍增加。

  “向主动应对转变”体现在政策制度层面,多研究制定一些事前干预型应对举措,少一些事后补救型的应对举措,由人口老龄化的被动应付不了转变为未雨绸缪、超前谋划、源头治理,抓住

用好战略机会窗口期,做好各项战略准备的主动应对。

来源:网络

上一篇:  学做“龟式老人”    下一篇:  一种“新型养老模式”,儿女不受累老人不孤单,选择的人很有远见